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社会责任 > 社会责任实践

【我为蝶变嘉兴代言⑫】让每条河道都能舒展最美的样子

来源:     作者:信息发布人员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年04月12日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    

  

  人物名片:郁达飞,嘉兴海盐人,85后,中国电科36所“碧水嘉兴”项目团队骨干成员,浙江嘉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水处理业务部门负责人。代言词:用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提升水生态环境,为“碧水嘉兴”行动赋能!

  

  樊根苗 摄

  

    “小时候的河水多美啊,我们要把记忆中的美,变成眼前生活中的美,把乡愁变成乡恋。”昨天上午,站在市区文昌河附近的陆桥上,郁达飞看着经过生态治理后重现清澈的水面,想起了小时候的“愉快生活”。

  

  从小生活在河边

  最难忘的就是游泳抓虾

    郁达飞的老家在海盐县通元镇新友村,一条不知名的河浜在家门口轻轻流淌。在郁达飞的记忆里,小时候这条河浜的水特别清澈。到了夏天很热的时候,最凉快的就是去河里游泳戏水,遇上有船的时候,还能过一把船夫的瘾。

    除了在河里游泳,抓虾、钓鱼、摸螺蛳也是小时候“亲水”的保留项目。特别是在清明节前后,也就是现在这段时间,撸起袖子,卷起裤腿,挎个菜篮,在河边的“湖台头”摸螺蛳,不出半天,就能在晚上换来一餐“春天的味道”。

    然而,等到郁达飞大学毕业重新回到老家,眼前的河浜早已不是儿时的模样,竟变成了一条“垃圾浜”,周边很多河道亦是如此。郁达飞心痛不已,除了难过,他更想做点什么。

  

  河道污染不是一日之过

  决心让河道换新颜

    站在市区文昌河附近的陆桥上往西眺望,经过3个多月的治理,市区文昌河——小桥港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已初见成效。目前,该工程处于水质调试期,水质已经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。

    很难想象,就在几个月前,文昌河至小桥港段还是市区河道治理中一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沿岸有学校、社区和各种商业业态,排污口较多,处理难度很大。

    这段河道的“蝶变”,离不开中国电科36所科技治水的力量,而郁达飞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一名“治水人”。

    河道污染不是一日之过,整治河道也不能一蹴而就。中国电科36所近年来打造智能污水处理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“大禹云治”品牌,通过打出科学治水的“组合拳”,实现由传统治理到生态治理、长效治理的转变。

    郁达飞介绍,依托“大禹云治”品牌旗下的河湖水生态综合修复系统,采用“水下森林”生态构建技术,集污染源预处理、微生物、曝气增氧、水生植物、水生动物等技术于一体,构建水体完整的生态系统,实现水体中生产者、消费者、分解者三者的有机统一,恢复河湖水域的自我净化能力,彻底解决河湖水体污染问题。治理后,通过智能运维平台,实现对水体的实时监控和处置,大大提高了运维的效率,确保水体长期清澈。

    如今站在文昌河边,河水清澈见底,各种沉水植物清晰可见,连鱼虾也多起来了。河道“重生”,来河边散步的人也多了起来,郁达飞的耳边仿佛再次听到了“小时候河边的嬉笑声”。

  

  勇担新使命

  为守护嘉兴提供科技支撑

    作为网信事业的“国家队”,中国电科36所依托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信息与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,为水污染防治领域插上电子科技的“翅膀”。

    在秀洲区范家浜,河流从绿树浓荫下穿过,一路向北蜿蜒,鱼儿跳跃,人们漫步河边,感恩甜美酣畅的新生活——那些熟悉的、遥远的,又回来了。

    美丽乡村“菱珑湾”展现气质与颜值,田园风光、绿水环绕使之成为新的“聚宝盆”,田野充满希望,土地大有可为——那些未来的、更美好的,也已经到来。

    市区月河历史街区,旧时嘉兴工业、商贸最为繁盛之地,如今游人云集,水是推门可赏、开窗可见的风光。水清岸绿生态美,以绿为底的月河历史街区又成功收获一张“水名片”。

    ……

    巨变背后,是中国电科36所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。目前,中国电科36所已累计治理河道近百条,项目遍及嘉兴、福建、江苏等地。

    作为“碧水嘉兴”行动重要的技术支撑,中国电科36所的“治水人”又有了新的使命。2020年底,在市治水办的周密部署和各县(市、区)治水办的密切配合下,中国电科36所组织7支队伍奔赴嘉兴各地进行摸底。这支“红船科技铁军”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,开发了碧水项目勘测手机平台,完成了全市1200多条河道的现场踏勘,用实测数据绘制了“碧水地图”,为“碧水嘉兴”行动提供了决策基础。

    治水永远在路上!如今,看着一条又一条重新清澈的河道,面对一个又一个绿意盎然的河景,郁达飞感到很高兴,“我希望大家身边的河道都能舒展最美的样子,让‘记忆中的河水’继续流淌,让‘儿时的欢笑’继续回荡。

  

  

打印  |  关闭